说起三国人物你第一个想起的是谁?集智慧和忠诚于一身的孔明,一代枭雄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青年担当孙权,还是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恐怕这些是大多数人最耳熟能详的三国人物了。
2018年《军事联盟》热播,司马懿这个被不少人所忽视的三国名人被许多人所熟知,司马懿字仲达,投靠于曹操手下,先后辅佐曹操、曹丕和年幼的曹爽,在这场广义上长达100多年的三国时期中,最终赢家不是刘备孙权,也不是曹操,而是这个司马懿,最终被三分的天下在司马家族手上得到了统一。
要说奸雄曹操第一没人敢冒充第二,如果真有人能冒充,那可能就是司马懿了,因此后人也喜欢将他与曹操做比较,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曾说过: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后世的人们历来对他评价不高,但我看在谋略和手段上他有几手比曹操高明得多。
同历史上的其他开国帝王一样,司马懿的 " 上位 " 多少也带有一点偶然性和戏剧性。在他作为曹操谋士集团中的一员时,这个人并未引起人们特别的重视。大权在握后,凭借着高超的政治权谋和军事才干,一举创立了西晋王朝的基业。纵观其一生,他的上位无非时凭借三个字:等、忍、狠。
等: 等待时机,施展才干
司马懿 " 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 "、" 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建安六年至建安十二间,曹操曾多次想拜司马懿为相,但此时汉朝国运衰微,且碍于曹操名声不好等原因,司马懿多次婉言拒绝,甚至借口称自己患有风痹病行动不便,曹操只得放弃。直至建安十三年,曹操自封丞相后又派人去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并特别关照使者说:如果司马懿再找借口拒绝,就把他及他的家眷抓起来,司马懿才无奈就任。
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曹操偏偏用了他又不信任他。据说曹操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并有“狼顾之相”,因此特别关照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也正因为如此,终曹操之世,司马懿一直是屈居下僚,未得重用。曹操虽然对司马懿有所猜忌,但却任由他同太子曹丕混在一起,司马懿抓住机会同曹丕搞好关系,深得曹丕信任。
也正是由于和曹丕的这层关系,当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后又废汉建立魏王朝时,司马懿得以站上魏王朝核心位置。曹丕南征东吴,留司马懿镇守许昌,并将他比作为汉初的萧何,足见对司马懿的倚重。黄初七年(226 年),曹丕去世,临终前命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为辅政大臣。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加封司马懿督荆、豫二州诸军事,成为镇守一方的重臣,司马懿的多年等待没有白费。
忍: 积聚力量,把握时机
司马懿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一生将“忍”字践行得淋漓尽致。
军事上而言,司马懿的忍主要体现在他同诸葛亮的斗智斗勇。
诸葛亮六出岐山,司马懿分析得出蜀军擅长攻取而魏军擅长防守的结论,因此采用避而不战的策略欲拖垮蜀军,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中,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没能算到岐山的大雨,双方的军事对峙,最终以司马懿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而就政治上而言,这个 " 忍 " 字,反映了司马懿精深的政治谋略。魏明帝去世时,曹爽对此时已为托孤大臣的司马懿明升暗降,削去其军权,自己专擅朝政,骄奢无度,引起许多大臣不满," 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 ",朝中大臣对司马懿抱怨并希望其出来主持公道,司马懿就开始装病不问政事,实则是在暗中筹备,等待时机。曹爽果然对其放松戒备,机会终于来了,嘉平元年正月,曹爽兄弟随同魏帝曹芳去祭扫魏明帝的陵墓高平陵,司马懿趁曹爽兄弟扫陵之机发动政变,并一举成功。隐忍十年终得回报!
狠: 出手干脆,速战速决
“狠”是司马懿成功的另一大秘诀。
从军事上而言,这个 " 狠 " 字在于把握战机,速战速决。除了在祁山与诸葛亮对峙,司马懿一生还中指挥过讨伐孟达和平定辽东等重大战役,这些战役充分体现了他用兵“狠” 的特点。
就政治方面来说,这个 " 狠 " 字在于在于一招致命,不留后患。就在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回师的途中,魏明帝病危,召司马懿回京城洛阳,命他同大将军曹爽一起辅佐齐王曹芳。曹芳即位后,命司马懿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三千人,共同执掌朝政。曹爽借机排挤司马懿,而司马懿也装病骗过了曹爽。
嘉平元年正月,司马懿抓住曹爽兄弟离开洛阳去祭陵,几乎所有部下亲信也一同离宫的机会,借永宁宫太后的旨意废黜曹爽兄弟,并控制城门。但此时,曹爽手中依然握有重兵,魏帝曹芳也在曹爽手里,曹爽的智囊、大司农桓范劝他带天子一起去许昌,然后调全国兵马来勤王。这的确是非常厉害的一招,但司马懿料到曹爽 " 内疏而智不及,驽马恋短豆,必不能用也。" 曹爽果然犹豫不决,反而派人去同司马懿谈判,司马懿趁机向他作出一系列保证,而曹爽居然也就相信了。桓范等人反复劝说,曹爽全然不顾,最后投刀于地,说:" 司马公正当欲夺吾权耳。吾得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桓范哭着说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曹爽听信了司马懿的话,自请免职,带着魏帝曹芳一起回宫,立即被软禁在府邸里。不久,司马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曹爽和他的党羽处死,并夷三族。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又加九锡之礼,就如同当年的曹操一样。两年后,司马懿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掌朝政。265 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受魏禅,建立了晋朝,司马懿被追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