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是一个属于男人的时代,“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还”,在这个金戈铁马英雄辈出的年代里,诸葛亮是其中最耀眼的人物之一。自比管仲乐毅,有着一腔鸿鹄之志,集智慧和忠诚于一身,从隆中出山前,刘备甚至还连自己的根据点也没有,那么才高八斗的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辅佐刘备而不是投靠在同时期势力明显强于刘备的曹操孙权呢?今天就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一是刘备最先识孔明之才,即知遇之恩。诸葛亮有通天之才,但一直“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其实说的很明白,诸葛亮很想施展才华,但一直没有伯乐出现,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称为“卧龙”,他在等待他的伯乐。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他就是诸葛亮的伯乐,“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表达的就是对刘备的感激。
二是刘备手下能力极偏,包括刘备自己能力也较平庸,但他的气度不错,敢用比自己强的人,对部下也比较信任,诸葛亮来了可以全面施展才华。曹操之所以没有发现诸葛亮,因为他自己能力已经很强,且手下谋士太多,人才济济,诸葛亮若来到曹营,曹操对其依赖程度会远远低于刘备;至于吴国那里,孙权手下已有周瑜、鲁肃和张昭等谋臣,“既生瑜何生亮”,在孙权手下孔明的才能多少也会被其他人掩盖。而刘备方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但缺少谋臣,诸葛亮正好填补这个空缺。
三是在魏蜀吴三国中,只有刘备是汉室后裔,根正苗红,打的是匡扶汉室的旗号,中国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个名正言顺,仅这一项就已经牢牢占据了道德制高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即使再有才能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颇有争议,所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诸葛亮自然不会选择曹操。诸葛亮和荀彧一样一心向汉,辅佐刘备在他看来是人生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是他在刘备死后还能为刘婵和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重要原因。
因此,诸葛亮选择刘备既是历史的巧合,也是他的宿命。表面上是诸葛亮成就了刘备,帮助其建立蜀汉,事实上何尝不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因为刘备的识才和重用让诸葛亮不仅在当时闻达于诸侯,而且智慧与忠诚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赢得世人的无数赞誉,所以这二人之间应该说是互相成就。